日期:2023-10-25 作者:美世见解 来源:美世官网
转自:美世
2022年,有太多CEO和HRD们关心的话题,排在第一位的毫无疑问应该是如何提升人效!
公司的人效表现不佳,不必看行业对标数据也已经一清二楚,无论是人均产值、人均利润,还是每单位人力成本产值、每单位人力成本利润……核心的人效指标持续恶化,看到这些数字,老板心里都焦急万分。
对于要提高人效,很多CEO都认为这是HR的课题与任务。作为HR,很自然会从人力资源专业的角度来看:要改善人效,首先是控编制呀。那就打开人员编制看看:各职能的人员配比?和行业数据相比可能有些差异,但看不出严重问题;各层级的人才结构比例?也看不出很大的问题;总部和BU人数对比?总部人员已经很精简了,问题应该不在总部......
绕了一大圈,最后发现,从人力资源专业这个角度来看,编制数据都很正常。
观点1:靠人效指标来倒逼管理,得不到你想要的人效,应从业务角度切入来讨论人效提升。
既然从人力资本指标拆解看不出问题,那就用人效指标来倒逼各部门提高人效吧,关键时期,必须得用猛药。于是各部门被迫开始实施轰轰烈烈的减员增效运动。
实际上,我们是从一个不够满意的业务结果出发来要求提升人效的,但在实践上却绕过了对业务的讨论,直接进入人力资源专业领域去寻求人效提升的答案。脱离业务,尤其是脱离了需要认真思考的业务和组织,能得到的最多就是挤一挤人员冗余的水分,但后果很可能是错过了业务和组织重整的机会。
观点2:意识到人效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,必须采用系统的方式来提升人效,但系统的变革如何实施是关键
为什么人效会变低?这当中既有人员编制缺乏有效管理的原因,也有人员能力跟不上业务要求的原因、也有激励考核方案无法激发员工动力的原因,还有组织与流程不合理、低效的原因,甚至有业务策略不清晰、不够有效的原因……这些的因素,一个比一个影响力大,而且不同问题之间还环环相扣,如果只抓住其中一个点、一个指标来推动效能优化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很多企业的一把手已经意识到要提升人效,需要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,开始向外探索和学习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些一把手被一些大厂的体系化的管理工具和方法震撼到了,回到公司就马上召集中高层启动一个彻底的管理变革项目,憧憬着通过向优秀企业的管理体系学习,解决长期困扰他的问题,期望企业的管理通过一个大项目来脱胎换骨,结果变成了烂尾项目,事与愿违。
观点3:快速成长企业逆风期提升人效是有方法的,关键是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:
要瞄准一个足够显著的业务结果来实施变革。变革要能够产生短期的财务收益,而不能只是得到长期的组织能力。在逆风期,组织里最需要的是信心,而最能获得信心提振士气的,莫过于一个成功的业务结果。从人性的角度来看,人们都是因为经历了一个小的成功,才会愿意为更大的、更难的目标而努力的。选择瞄准业务结果,也不意味着变革只顾眼前,而是必须先得有短期成功,才可能追求更长期的成功。当然,从变革设计上说,短期业务结果应该要和组织的长期追求保持一致。
要选择一个尽可能聚焦、牵涉部门尽可能少的话题来实施变革,而不是发动整个公司的、穿透大量价值链环节的话题。管理变革之所以难以成功,通常在于变革主题所卷入的利益主体过多、利益纠葛过于复杂,比如涉及到全价值链联动,这样的变革,变革沟通动辄需要协调N个部门,问题和问题之间耦合关系太强,变革推动十分困难。简化问题,减少利益主体,可以大幅度降低项目实施难度,提高变革成功概率。
要实施从战略,到组织,到人,到激励的全闭环改革,不能只选择某个模块(例如战略和组织),而不及其余。每次变革,都要把选好路(战略、策略)、布好阵(组织与流程)、用好人(关键岗位用人)和分好钱(激励方案)这个美世的组织效能模型闭环跑通。管理变革要改变的不是机器,而是人。如果我们希望某个人采取行动改变,那就必须要解决他的做什么(方向、目标)、怎么做(方法、能力)、为什么做(意义)的问题。美世组织效能模型的内核,就是呼应和回答这人性三问的。
最后,人效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,必须回归到业务本身,找准切入点进行一个闭环的、体系的改革才能成功。美世近几年与很多企业成功探索并落地过相关项目,欢迎有需要的HR伙伴可以联系我们,我们一起来探讨适合您企业的人效提升路径。
声明:以上内容摘自美世官网,仅做学习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司删除,电话010-63254029,邮箱marketing@performax.com.cn